9月8日,由湖南证监局、大商所主办,湖南省期货业协会、湖南省上市公司协会、湖南省新三板企业协会承办的“DCE·产业行——走进上市公司及新三板公司”活动在湖南长沙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举行。活动聚焦上市公司及新三板公司运用衍生品市场管理风险的实操层面,从法务、套保策略、套保会计三个角度邀请专家授课,来自湖南辖区30余家上市公司、新三板企业高管及期货公司和分支机构代表近200人现场参会,另有湖南其他企业代表200余人线上参与培训。
湖南证监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上半年,辖区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企业2400余家,累计开展套期保值交易额681亿元,同比增长30%。未来,湖南证监局将继续组织交易所、期货经营机构走进实体企业,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通过专业机构对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状况和管理能力进行诊断,并将按照企业规模、量级、需求进行分类,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帮助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支持辖区内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商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多年来,大商所通过确保市场高质量平稳运行,打造丰富且高质量的产品体系,深化“一圈两中心”建设,创新产业服务模式等举措,努力为实体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合理利用衍生工具管理生产经营风险创造更好条件。湖南是农业和资源大省,饲料养殖、钢铁等产业与大商所品种高度相关。大商所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强化相关企业对期货功能作用的理解认识,帮助其规范合理利用期货衍生工具管理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波动风险,为企业稳健经营和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期货力量。
金川集团套期保值管控体系创设项目总执笔王勇以“期货衍生品法与套期保值”为主题进行了授课,通过分析期货与衍生品法中关于套期保值相关规定,详解了套期保值的法律定义及方法、衍生金融产品的法律结构、实体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的套保及上市公司套保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他表示,期货与衍生品法的颁布终结了多年来关于套期保值性质的争论,明确了套保是用金融工具管理基础资产的管理活动,彻底将套保与“投资交易”和“投机交易”做了法律意义上的分割,为上市公司运用衍生工具开展套期保值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中国期货业协会、东北财经大学特聘讲师韩锦作了题为“期权业务创新及产业应用”的授课,通过多个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中的场外期权避险实例讲解了“鲨鱼鳍期权”“二元期权”等企业套期保值常用期权类型及运用场景、策略。他表示,当企业持有商品货物,担心价值贬损,又想保留商品货物未来增值的机会,或者采用商品期货合约进行套保时不想遭遇追加保证金风险,应考虑买入看跌期权或卖出看涨期权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类期权组合策略;当企业计划未来采购商品货物,但担心采购成本上涨,应考虑买入看涨期权或卖出看跌期权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类期权组合策略。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业务合伙人田雪彦作了题为“企业套期保值财务及信披要点”的授课,专题讲述了上市公司及新三板企业套期保值的财务处理、信息披露、业务及财务准备。她表示,为了防范多种风险对利润的影响,企业可以运用期货衍生品缓释相关风险,而我国政府也在立法层面对于企业运用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予以鼓励和支持,例如,企业从事套期保值风险管理活动的,可以申请持仓限额豁免等。因此,企业须不忘初心,秉承风险中性的理念,运用期货衍生品管理企业风险,方能为稳健经营保驾护航。
据了解,相比境外市场,推动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国内实体企业正确合理运用衍生品管理市场风险,从制度建设上、人才培养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动正是聚焦上市公 次活司运用套期保值过程中的痛点,通过基于实战需求的专题授课为上市公司参与套保提供有效知识供给、培训专业人才。今年以来,大商所克服疫情频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通过各类形式,在19个省份组织了1062场“DCE·产业行”活动,为相关产业企业带去了运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和经营指导的“干货”,助力企业行稳致远。